目前,国内健康管理大都还停留在体检层面。“体检人数多,健康管理少;体检告知多,健康干预少;体检知晓多,真正改变的少。”以北京市为例,2012年北京市健康管理协会对206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统计,共体检504万人次,占北京市人口1/4,基本收入20多亿。而体检人群中,接受健康管理的不到5%。
健康体检的价值只有通过健康管理才能最终实现。否则只能消耗资源。健康体检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的转型应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延伸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开展慢病预防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增加机构的竞争能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过,健康体检转型为健康管理还存在现实制约的因素。健康体检要成功转型为健康管理,必须解决体检服务的有效性以及谁来埋单的问题。涉及埋单的问题,事实上国内能为员工健康体检或健康服务埋单的多为外企或大型国有企业。我们希望企业的管理者更为开明,能够看到为员工投入健康管理带来的深远益处。
同时,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提供也面临着“标准化”及“个性化”等因素带来的挑战。这是导致健康管理迈步不出去的很大的因素。
随着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大批的健康管理公司会兴起。但如果仅停留在体检层面,依旧漫无目标地提供全面服务,不能精准、个性化地提供服务,客户的参与度是不会提高的。相比之下,国外健康管理公司在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上,已有了成功运作的经验。有些公司专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进行健康管理。
假如健康管理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要长期跟踪客户的健康信息,那信息化就为此奠定了基础。体检产业正在从全面的疾病检查走向专项疾病筛查,从疾病筛查走向预防疾病筛查,从现状检查走向预测未来检查。这些都需要多专业、多学科的融合,需要引进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同时体检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