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慢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等慢病,其特点是潜伏期和病程都很长,病因复杂、得病时间不明确、病程长、难以治愈,管理不当的话,可能导致患者功能衰弱或丧失。我国慢病患者数量庞大,近年来发病率正逐步提升,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慢病的长期跟踪管理非常重要。
慢病大多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
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慢病通常是由于身体内部的紊乱和异常所引起,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不规律的作息、巨大的心理压力,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慢病的温床。慢病成因中不健康生活方式占到约60%,生物遗传和环境因素仅占约40%。遗传及环境的影响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但行为因素是完全能够自我控制和调整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慢病。
研究发现,人的自愈能力非常强大,一定程度的慢病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重建和非药物干预,可唤醒人体自愈能力,逐步恢复代谢平衡,以达到慢病的有效控制。慢病管理过程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塑过程,涉及时间、环境、压力、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等多方面的健康管控,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地制定针对性的慢病管理方案,并长期跟进有效落实,缺一不可。
有效落实慢病健康管理
基于慢病“防重于治”的特点,慢病患者需要多样化的慢病健康管理服务,个性化的健康检测、评估及全面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亲民化、可执行化是管理的重点。
健康检测除了常规的慢病多参数体检数据的收集,综合心理健康评估、压力测试、睡眠质量检测、体质检测等检测结果,按不同年龄阶段区分,综合考虑慢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建立慢病健康管理档案。社区基层卫生机构、健康小屋、养老管理机构、智慧药房等各类健康管理机构都可就近进行慢病健康检测。
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尚在发展阶段
慢病管理作为大健康产业中医疗领域的重要分支,是民生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国家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优先将慢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随着物联网医疗的发展,慢病管理未来将呈现更大的潜力。
现阶段针对慢病管理的健康管理服务尚未形成产业聚集,缺乏联动,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尚未全面。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引导慢病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概念、并切实落实到随访、医嘱落实中去非常重要。
按照不同地区的特点,建立合适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不局限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更需要统筹社会资源,医养融合,创新驱动健康管理服务业的发展。健康管理机构、智慧药房、智能养老机构等,都将是未来慢病管理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