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同时,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心血管疾病形势严峻
1.心血管病患者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
2.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3.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4.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其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
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而高血压患者则占了2.7亿。同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调查,2012年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5%、41.1%和13.8%。虽然这些数据比此前调查有明显提升,但也不难看出,相较于知晓率和治疗率,高血压的控制率仍然偏低。这与我国高血压等慢病管理长期滞后有关。
众所周知,对于慢性病来说“预防大于治疗”,良好的日常管理对于疾病的发生和控制有着积极地作用。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日常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但实际上,这些重要环节却长期薄弱。
突破口:互联网+医疗
管理的长期滞后,让高血压等慢病防治工作差强人意,导致慢病形势极其严峻。如今,“互联网+医疗”方心未艾,在医学界掀起热浪。浪潮之下,慢病管理或许会成为最受益的领域之一。
慢性疾病由于患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病因复杂,治疗累积费用高,具有频繁的医患交流,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下的聚焦热点。正因为看好这一领域,除了像“智医”这样的专注慢病智能管理的平台外,丁香园、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大平台也纷纷进入慢病管理领域淘金。
提升慢病管理能力
慢病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的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而“互联网+医疗”则能很好的介入其中,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让医患沟通更顺畅。
比如由北京健科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慢病智能管理平台——“智医”,就能够很好地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据该公司总经理王宝介绍,“智医”通过大数据(高血压文献数据,高血压临床数据,高血压基层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未病患者提供预防,智能风险测试服务;对于已病患者提供长期管理和自我监测与自我学习等服务。同时,可以辅助医生诊疗,提高诊断效果;推荐智能深度学习资料,提高医生的慢病诊疗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智医”的核心之一便是大数据。长期以来,慢病的预防和诊疗不甚理想。而大数据的出现,在传统监测的基础上,更好呈现了大众健康画像,集中、精准、高效地提供了研究曲线,更好地满足了慢病的规范化管理。“大数据+慢病管理”不仅可以对慢病进行预警,还能为患者提供全过程的慢病管理服务,有利于破解传统社区慢病管理模式的困境。
“慢病管理已经成为患者与医院的共同需求,而智能化融入则可以让慢病管理更加落地,满足患者、医生、医院的多方需求。”中国医师协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总干事汤鸣表示。同时他指出“大数据+慢病管理”的好处在于可以分析患者的风险要素,制定患者所需的干预方法,强化患者自我管理和自我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跟踪与监控系统。
增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但是基层的实际情况即也不容乐观,缺医少药、信息收集难、人才缺乏,基层动力不足……
如今,在“互联网+医疗”的浪潮下,依托移动医疗的慢病管理平台或许能够成为解决基层医疗问题的突破口。
以基层医生问题为例,基层医生是管理慢病患者的最佳人选,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水平以及慢病管理能力,结合智能管理平台,通过改善患者体验才能有效管理慢病,才能让慢病管理回归基层,实现分级诊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医生实现多点执业、在线远程咨询,为医生提供知识教育、临床辅助决策,通过医药电商将慢病药物直接配送到患者家里,由营养师、健康师在互联网提供营养与运动解决方案,最后引导用户在基层医院做好定期检查,完成整个慢病管理下沉到基层的过程。